益生菌腸道定植是怎么一回事?
新生兒出生時,腸道是無菌的。但在出生后不久,外界的細菌就逐漸進入體內,有的細菌和腸道有一定的親和力,通過黏附和定植,成為了常駐菌,有的細菌沒有親和力,不能黏附和定植,這些菌就成為了過路菌。
健康的腸道菌群定植對于早期免疫的形成以及腸道屏障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保護寶寶抵御感染和過敏的威脅。益生菌最終發揮作用的地方在消化道的下端,即小腸中下段和大腸內,因此益生菌能否對抗消化道的各種消化液到達目的地--腸壁上,取決于它們的“黏附”和“定植”能力。
益生菌在腸道內的生理過程 第一步是“黏附”: 黏附是指細菌與宿主腸上皮細胞結合的過程,其特征:首先是宿主的特異性,來自人體的細菌不一定能在動物體內定植,同樣來自動物的細菌也不一定能在人體定植;其次是菌株的特異性,同一種屬的細菌有的菌株可以黏附定植,有的則不可以;另外,還需有足夠的量,黏附有群體效應,細菌只有達到一定的量,黏附才能牢固。 黏附可避免益生菌被胃酸、膽汁等胃腸道分泌的液體和腸道的蠕動所清除,而“定居”下來的菌由于“先來先占”減少了其他有害菌的“定居”的可能性。同時由于大量“好菌”的存在,形成了“生物屏障”作用而防止“壞菌”接近腸道的上皮細胞。 第二步是“定植”: 定植是益生菌生長發育的前提,是在黏附下發生的一種生理功能。細菌在定植后才可以在黏附膜表面形成微生物膜,防止外籍菌入侵,保護腸粘膜的健康。通常從體內(糞便)分離的益生菌如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均具有較強的黏附、定植和適應消化道環境的能力。 黏附和定植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使對于有粘附和定植能力的菌來說,有其他菌定植在先的話,后來的就擠不進去了,如果服用抗生素或其他原因,已經定植的菌也會逐漸減少或丟失,有害菌及部分條件致病菌就有可趁之機。
詳解常見三聯活菌的定植 人體不能自制益生菌,必須從飲食中補充,而且必須活著到達腸道,否則其效果將大打折扣。選擇三聯、原籍、低免疫性、含菌量大、具有定植部位的益生菌是臨床常見選擇。
一、長雙歧桿菌 長雙歧桿菌主要定植于腸道下端,生長需要弱酸性環境,48小時就能進入生長穩定期。其特有的果糖-6-磷酸解酮酶將葡萄糖分解為醋酸和乳酸,降低腸道的pH值,抑制外籍菌的生長、繁殖。研究表明長雙歧桿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具抗菌活性,對假單胞菌屬、金葡菌有抗菌作用。從而抑制了腸道中有害菌和致病菌的生長。 而且雙歧桿菌屬于專性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它的生長速度超過兼性厭氧菌,因而在營養物質有限的情況下,專性厭氧菌可優勢生長,而通常兼性厭氧的潛在致病菌處于劣勢狀態。作為腸道優勢菌,它的益生功能顯著,能緊密定植在腸粘膜,發揮營養腸道、阻礙有害菌定植、調節免疫、平衡菌群、修復受損腸屏障的功能。
二、乳桿菌 乳桿菌屬于兼性厭氧菌,會消耗部分氧氣,產生酸性物質,形成厭氧與弱酸性環境,為長雙歧提供最佳生長環境,24小時內即可進入生長穩定期。乳桿菌可定植于腸粘膜,阻礙有害菌定植,也可促進小腸絨毛隱窩內干細胞分化、增殖,恢復受損腸道屏障。 由于胃酸和膽鹽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益生菌被食入后必須要通過惡劣的胃液并抵抗來自膽汁的膽鹽,在模擬胃腸環境條件下,乳桿菌可以順利通過胃腸高酸、高膽汁鹽環境,并在腸道實現黏附定植與正常繁殖。
三、糞腸球菌 糞腸球菌則是人體的正常生理菌,需氧,抗逆性強,在腸腔內迅速繁殖快速消耗氧氣,降低腸道氧化還原電勢,為長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提供合適生長環境,且繁殖速度快,12小時內到達高峰。糞腸球菌分泌酸性物質,抑制有害菌繁殖。作為乳酸菌的一種,糞腸球菌通過自身及其代謝產物調整菌群之間的關系,維持和保證菌群最佳優勢組合的穩定。
四、總結 雙歧桿菌、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組成了一個在不同條件下都能生長快、作用持久的聯合菌群,在整個腸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抑制腸內有害菌(如沙門氏菌、志賀菌、致病大腸埃希菌及霍亂弧菌),使腸道功能得以改善。 另外,雙歧桿菌雙聯活菌在人體腸內發酵后可產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鈣、磷、鐵的利用率,促進鐵和維生素D的吸收,并產生維生素B1、B2、B6、B12及丙氨酸、纈氨酸、天冬氨酸和蘇氨酸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對于人體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營養作用。 臨床發現,服用雙歧桿菌雙聯活菌治療后的厭食癥患兒,食欲增強、攝食增多,身高、體重和皮下脂肪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貧血與營養狀況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關于生命早期健康腸道菌群的定植,國內外專家一致強調:腸道菌群對人體的代謝、消化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具有重要影響,生命早期健康腸道菌群的定植對于寶寶日后成長影響巨大。
參考文獻 李永敬 《益生菌與健康生活》 任亞方《益生菌對早產兒腸道細菌定植的影響》 黃永坤、楊美芬《雙歧桿菌的定植機制及其作用的研究進展》
- 上一篇:善待身體,與腸道搞好關系 [2016-07-05]
- 下一篇:養豬專用復合益生菌在養豬上的運用效果試驗 [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