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微生物化+高架網床”的廣西模式已基本成型——實現生態養殖 減少環境污染
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張文卉)3月10日,記者從全區水產畜牧獸醫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飼料微生物化+高架網床”的廣西模式已基本成型,根據《廣西現代生態養殖發展“十三五”規劃》,今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全區30%的規模養殖場須實現生態養殖,減少環境污染和大大降低抗生素使用量,以提供更安全、生態的漁牧產品。
生豬、牛羊養殖行情不同
很多市民依然對去年的豬肉價格行情印象深刻,在經歷了兩年左右的持續低價期后,許多生豬養殖戶虧損嚴重,甚至退出行業。2016年,生豬價格大漲,全區水產品產量360.3萬噸,同比增長4.25%,而肉類總產量410.96萬噸,同比下滑1.49%。
記者了解到,2017年生豬養殖將在多重制約下恢復增長。由于養殖戶減少仍在持續,加上禁養區內的規模豬場要完成關停或搬遷,2017年生豬出欄將繼續減少,價格仍在相對高位運行,但相對上年會有所下跌。而飼料價格穩中有降,養豬仍將處于盈利狀態。
相對于生豬的盈利,多數肉牛養殖場卻處于虧損經營狀態。受北方牛羊肉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去年活牛平均價格在24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14%;黑山羊活羊為35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0%;普通山羊26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18%。
如何低成本養殖,生產高質量肉類?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負責人表示,廣西每年產生的甘蔗尾梢、稻草等農業廢棄物將近5000萬噸,可作為飼料加以合理利用;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保證肉類食品安全。
探索可持續養殖廣西模式
會議上,全區各地的代表紛紛分享當地在推動生態養殖、產業扶貧方面的經驗,其中來賓市應用“微生物+”養殖技術的規模養殖場達50%以上;三江縣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占水田總面積的55%,稻田魚供不應求。“飼料微生物化+高架網床”的廣西模式被不斷復制和推廣。
不過,挑戰和問題也不少。如養殖規劃編制滯后,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三區”劃分推進偏慢;種植業與養殖業比例失調,無法完全消納畜禽糞便,糞便反而變成一種污染物,對生態環境帶來潛在危機。
記者了解到,《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已納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十三五”重大規劃統籌推進。2017年,廣西將加快推進微生物技術研發和推廣,全面開展生態養殖場認證工作,完成全區30%的規模養殖場實現生態養殖。進而探索完善可持續的養殖業廣西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
新建養殖場須通過環評
根據《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對重點河湖、近岸海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重點敏感區域進行重點規劃管理,逐步加強農村小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削減九洲江、南流江、欽江等重點流域內畜禽養殖散養比例,推進南寧、桂林、玉林等地生豬及家禽優勢產區發展生態養殖。
對新建的養殖場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后才能開展養殖活動。加強養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規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開展投入品使用專項整治。
全區漁業生態養殖規劃為“一帶三區”:淺海灘涂生態養護帶、連片池塘生態養殖區、江河水庫生態增養殖區和稻田生態種養區。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養殖,大力發展稻漁共生、魚菜共生等綜合種養模式。
“十三五”期間,全區新建或改造各類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規模化養殖場生態養殖比重達 90%以上;漁業生態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面積80%以上。同時,將創建集種植、養殖、加工、物流、休閑、觀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生態養殖示范園區。至2020年,創建自治區級生態養殖示范區(園)10個、示范企業50個、示范項目100個。
相關鏈接:
- 上一篇:甘蔗尾葉青貯技術及飼喂牛羊用法用量 [2017-03-11]
- 下一篇: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到崇左市開展牛羊生態養殖業發展調研活動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