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可治療癱瘓
這幾年,隨著腸道微生物研究的大熱,科學家們不斷挖掘與其相關的疾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中風,甚至是抑郁癥。而現如今,又有研究人員證明,腸道微生物竟然和脊髓損傷及修復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真是讓人感到驚訝!
腸道微生物可以直接通過神經纖維與我們體內的中樞神經系統“交流”,還可以通過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和神經遞質(多巴胺、乙酰膽堿等)建立腸道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間的聯系。但是,當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傳導部分——脊髓受到損傷后,這一“神經傳導通路”就“不通”了。
此外,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學研究所的Phillip Popovich教授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脊髓損傷后,腸道通透性會增加,誘導“腸道細菌移位”。所以在這里,我們小小地猜想一下,可能是“信號傳導失敗”與“外界移位誘導”兩者的結合,導致了腸道微生物穿過腸道進入腸外器官中,造成了腸道微生物的成分被打亂。
不光脊髓受損對腸道微生物有影響,反過來,如果菌群受到干擾,也會加劇脊髓損傷、并影響損傷修復的進度。這些研究成果被發表在了《實驗醫學雜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腸道微生物上“做一些手腳”或許就能夠改善這些問題。
脊髓損傷多是由交通事故、跌倒、墜落或是暴力行為造成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全世界每年有25萬至50萬人會遭受脊髓損傷。而在美國,由于脊髓損傷所導致的社會經濟損失大約為80億美元/年。
在脊髓損傷的不幸案例中,患者往往要忍受大小便失禁、不同程度的截癱等等重創,甚至還會出現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在這些“嚴重的病癥”面前,醫生們往往不會考慮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為了避免各種感染,他們會安排患者服用抗生素。然而,抗生素對腸道微生物會造成極大干擾,導致的后果就是更加嚴重的脊髓發炎,以及影響功能的恢復。
研究人員以小鼠作為實驗對象,先給實驗組服用抗生素,然后對全部小鼠進行脊髓損傷的處理,發現同樣的損傷程度下,實驗組小鼠的脊髓炎癥更加嚴重;而為了抵御炎癥服用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抗生素,則會讓小鼠的恢復能力下降。當對照組小鼠恢復到能夠協調前后肢的作用并勉強“行走”的時候,實驗組小鼠還不能夠協調自己的前后肢動作;而當對照組小鼠恢復到能夠自由活動爪子,保持軀干平衡的時候,實驗組小鼠才僅達到“協調前后肢動作”這一階段。
未受抗生素干擾(上)和受到干擾(下)的脊髓炎癥程度的對比(棕色為炎癥細胞)
研究人員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從“源頭”——腸道微生物上下手,繼而他們想到了腸道微生物中含有的益生菌。目前在脊髓損傷患者中,益生菌會用來輔助治療尿路感染和腸胃不適[2],這樣一類能夠調節微生物生態的有益細菌,是否能改善抗生素帶來的危害呢?
于是研究人員給實驗組小白鼠每天服用VSL#3益生菌,它包含大量可以產生乳酸的細菌,能夠激活調節性T細胞,抑制炎癥,這使得實驗組小鼠的脊髓炎癥減輕了。此外,這種益生菌還可以通過分泌增強神經元生長和功能的因子來促進脊髓損傷的修復,讓服用了抗生素的小鼠能夠“追趕上”對照組小鼠的恢復速度。
Popovich教授認為,他們的研究讓醫生們認識到了腸道微生物與脊髓損傷、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被在意的”修復脊髓損傷的“幫手”。另外他提出,單純“以修復脊髓為治療核心”的療法不應該再繼續主導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以及臨床上患者個人的治療方法也應該因為這個研究而有所改變。
目前,該研究僅在小鼠體內進行,研究人員希望,他們能盡快進入臨床階段,在人類的身上重現這個結果,為開發新的脊髓損傷療法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 上一篇:區政協建言生態養殖 促農業轉型升級 [2016-12-02]
- 下一篇:牛羊養殖的益生菌是粉劑好還是液體的好?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