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新菌株研究應用 推動發酵乳產業快速前行
新穎驗證——滅活益生菌產品也有整腸作用
2015年,中國常溫酸奶市場成為乳業發展中跑得最快的一匹黑馬。根據尼爾森數據,常溫酸奶2015年零售額同比增長了91.1%,遠高于液態奶乳品市場2.7%的增速。作為該品類的第一個熱門產品,光明莫斯利安于2011-2014年同比增長分別為350%、123%、106.5%和85%,即使是2015年銷售額微降,仍然以59億元的銷量而成為酸奶市場的第一大單品,占了光明總乳品銷售額的四分之一。之后蒙牛和伊利相繼推出純甄和安慕希兩大常溫酸奶產品。2015年,君樂寶也推出了常溫產品開啡爾。
伊利安慕希2015年零售額同比增長460%,開啡爾也獲得了同比120%以上的增長。
2016年初,光明莫斯利安推出2果3蔬新口味產品。2016年4月,伊利QQ星又推出兒童常溫酸奶。可見乳品各大品牌對常溫酸奶市場的推崇。
然而,增長迅猛、長貨架期、寬消費半徑的常溫酸奶市場一直懸著一口質疑之劍。那就是經過殺菌工藝滅活了益生菌的酸奶恐怕并沒有人們日常期望的整腸作用。
可能消費市場還沒有對常溫酸奶足夠的消費常識,也或者消費者更多的關注點在各品牌的娛樂代言明星身上,但有不少營養專家已經這樣指導消費者——常溫酸奶其中不含有益生菌,如果喝酸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緩解便秘、有益腸道健康的話,還是選低溫酸奶,不要選常溫酸奶了。
5月11日,君樂寶乳業的副干酪乳桿菌(LP)N1115功能性研究及產業化”項目鑒評會上發布的研究成果顯示,滅菌的發酵乳產品也有腸道健康的益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這如同將這口懸頭的“隱形之劍”收入鞘中。
動物實驗標明,用其自主知識產權的菌種LP N1115開發的滅活的發酵乳,也具有促進通便和增強腸道免疫的作用。研究人員分析其機理時說,這很可能是因為滅活的益生菌的細胞壁上的多糖及其益生菌代謝中產生的活性因子依然發揮了作用。
鑒評專家中國農業大學乳品專家任發政教授建議,再進一步做活性乳酸菌發酵乳和滅活型乳酸菌發酵乳的平行對比試驗,對其差異做到心中有數。
人群研究
有利于降血脂和防感冒
項目研究負責人王世杰介紹說,2011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和補充劑的銷售額為280億美元,乳酸菌飲料140億美元、酸奶113億美元、益生菌補充劑27億美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420億美元。
然而,益生菌的健康研究一度面臨挑戰。2010年,養樂多公司提供12份研究報告,其中包括3份動物試驗、9份人體試驗,申請L. casei Shirota干酪乳酸菌代田株具有“通過增強免疫力而抗感冒病毒的功能”。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以“不能闡明可靠的因果關系”駁回。
2011年10月,權威學術期刊《Nature》報道了關于含益生菌酸奶的研究,某市場知名品牌酸奶含有的益生菌菌株既沒有在試驗對象的腸道中定植,也沒有影響到腸道中原有“土著”細菌的組成。
因此君樂寶乳業在對新菌株的功能研究設計上更為嚴謹,采納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應用于食品中的益生菌評估策略》。進行多中心的功能評價研究,
采用人群的大規模、長時間飲用方式,不同于調節腸道的14—28天實驗模式,采用12周功能性評價,在四川選取200人的志愿受試者,北京 100人的志愿受試者。
四川的功能研究受試者為45—80歲,分為每天飲用300毫升發酵乳的干預組和不飲用的空白對照組。12周內,觀察其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情況及免疫細胞的指標含量。實驗顯示,干預組的患病率為30.1%,對照組為44.1%,明顯高于對照組。LP N1115明顯增加了免疫細胞特別是T型免疫細胞的數量,降低了患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北京的功能研究觀察了LP N1115對血液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影響。對照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基本平穩,干預組總膽固醇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末期有明顯的下降。并且,干預組的體重也有較明顯的下降。
副干酪乳桿菌對降血脂和調節免疫的功能研究方向受到來自大連工業大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和東北農業大學乳品專家姜毓君的認可,專家認為對益生菌食品的功能研究可以更為深入與精準,市場定位應具有規劃。
死循環
中國菌株用于中國寶寶很難
這種發現具有降血脂和免疫調節功能性的LP N1115是什么菌,從哪里獲得的呢?
專家們表示,我國益生菌及其相關產業發展迅速,然而,受歷史和經濟貿易因素的影響,盡管我國大眾消費益生菌產品的種類繁多,但是,實際上長期消費的益生菌菌株非常有限,少數的幾個菌株主要來源于國外。
從人類長期的飲食歷史來看,人與食物乳酸菌之間,實際上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們長期使用的發酵乳是不同的,其中的乳酸菌種類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因此,從微生物與人類共生的角度以及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考慮,單純使用少數幾種乳酸菌,是有局限的。益生菌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實際上非常必要。
2011年至今,君樂寶乳業從內蒙古、云南等地的傳統乳制品中采集當地菌種300余種,已完成130株乳酸菌的鑒定,初步建立了菌種庫。以耐酸、耐膽鹽特性、細胞黏附特性和免疫特性為基礎,篩選了具有益生功能的菌株——LP N1115;經過急性毒性、遺傳毒性、90天慢性毒性及人群試食評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生產加工性和功能性也十分優越。應用LP N1115菌株,企業開發了益生菌菌粉、活性發酵乳、滅菌型乳酸菌飲料等產品,實現了自主知識產權菌株副干酪乳桿菌N1115系統的功能性研究及產業化開發。
副干酪乳桿菌N1115也成為中國少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土益生菌。
項目組與美國范德堡大學合作,進行了LP N1115干預乳鼠的實驗研究,該動物實驗表明,LP N1115可以促進幼鼠的腸道發育,增強幼鼠腸道免疫,為其今后在嬰幼兒食品中的應用奠定了初步基礎。
據了解,中國目前批準應用于嬰幼兒食品的益生菌菌株有6種,全部來源于國外。君樂寶乳業副總裁兼技術研發負責人朱宏博士透露,中國菌株進入中國嬰幼兒食品的允許使用目錄存在一個死循環。因為批準新的菌種用于嬰幼兒食品,就必須有嬰幼兒食用應用了該菌種的食品的臨床研究報告。然而沒有經過批準的菌種就不可能使用在嬰幼兒奶粉中,臨床上的嬰幼兒也就不能攝入用了新菌種的奶粉作為試驗飲食,沒有臨床研究的支持,就不可能進行申報和許可。已獲批準的國外研發的菌株都是在國際上進行了相應的臨床研究,發表文獻,形成了成熟完備的申請資料才獲得了中國的批準。
來自浙江大學的乳酸菌專家何國慶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乳品專家張蘭威對此表示了同樣的糾結,菌種創新一定是新東西,在動物試驗研究證明安全的情況下,如何能尋找一種方式解開中國創新菌種無法投入臨床研究的死循環,值得研究探討。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表示,應更好地開發中國本土的益生菌種資源,展開更深入的研究,找到解開法規瓶頸的辦法,讓中國益生菌及其產品更好地服務于中國消費者,體現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優勢。
- 上一篇:冬季如何制作發酵飼料 [2017-02-18]
- 下一篇:乳酸菌清除霉菌毒素作用及其機制 [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