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飼料添加劑中微生物污染情況
在“禁抗”、“限抗”的大趨勢下,生物飼料異軍突起,成為當前研究和開發的熱點,也是未來飼料的主流發展方向。生物飼料主要包括發酵和酶解飼料、飼用酶制劑、微生態制劑、功能性蛋白肽等與生物技術相關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產品。目前,關于生物飼料添加劑的報道多集中于產品生產試驗中的效果評價上,有關產品本身安全性問題的研究報道甚少。本次調查主要對飼用微生態制劑、酶制劑及標示有微生物成分或酶制劑成分的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等生物飼料添加劑產品進行了常見致病菌、大腸菌群、霉菌總數、蠟樣芽孢桿菌等6項微生物指標的檢測,旨在了解該類產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情況,以期為生產企業和養殖企業提供參考,為制訂相關衛生標準提供數據支撐。
1 試驗材料與設計
1.1 樣品
共采集樣品270批,均取自生產和使用環節。其中微生態制劑45批,酶制劑63批,標示有微生物成分或酶制劑成分的混合型飼料添加劑樣品162批。
1.2 檢測指標與判定依據
涉及沙門氏菌、大腸菌群、霉菌總數、蠟樣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6項指標。目前缺乏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的微生物指標限量規定及飼料中蠟樣芽孢桿菌的限量規定,本次檢測結果參考其他相關標準進行判定。具體見表1。
1.3 檢測方法
依據現行國家標準進行檢測。具體見表2。
2 結果
2.1 致病菌檢出情況
本次調查從5批飼料添加劑樣品中檢出沙門氏菌,總的檢出率為1.85%。其中,酶制劑和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沙門氏菌的檢出率分別為1.59%(1/63)和2.47%(4/162);微生態制劑中未檢出沙門氏菌。
對45批微生態制劑進行了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志賀氏菌的檢測。其中,1批樣品中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為2.22%;未檢出志賀氏菌。另從微生態制劑樣品中分離出1株溶血葡萄球菌及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
2.2 大腸菌群(見表3)
由表3 可知,大腸菌群總的超標率為21.11%(57/270),檢出率為23.33%(63/270)。其中,微生態制劑超標率為15.56%(7/45),檢出率為15.56%(7/45);酶制劑超標率為20.63%(13/63),檢出率為23.81%(15/63);混合型飼料添加劑超標率為22.84%(37/162),檢出率為25.31%(41/162),其中有1批樣品中大腸菌群達到4.1×105CFU/g。大腸菌群總數定量檢測值范圍在<10~105 CFU/g。
結果表明,不同種類生物飼料添加劑中大腸菌群污染水平相差不大。總體來看,生物飼料添加劑存在一定程度的大腸菌群污染情況。
2.3 霉菌總數(見表4)
由表4 可知,微生態制劑中霉菌總數超標率為8.89%(4/45),檢出率為42.22%(19/45);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霉菌總數超標率為17.90%(29/162),檢出率為57.41%(93/162),其中有2批樣品中霉菌含量分別達到1.8×106CFU/g和3.1×106CFU/g。霉菌總數檢出數量級水平為<10~106CFU/g。
結果表明,霉菌在微生態制劑中和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存在率較高,尤其以混合型飼料添加劑霉菌污染情況較為嚴重。
2.4 蠟樣芽孢桿菌(見表5)
由表5可知,蠟樣芽孢桿菌總的超標率為4.44%(10/225),檢出率為39.56%(89/225)。其中,酶制劑中蠟樣芽孢桿菌的超標率為4.76%(3/63),檢出率為50.79%(32/63);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蠟樣芽孢桿菌的超標率為4.32%(7/162),檢出率為35.19%(57/162)。其中有1批酶制劑樣品中蠟樣芽孢桿菌含量達到3.1×107CFU/g。蠟樣芽孢桿菌檢出數量級水平為<10~107 CFU/g。
總的來看,酶制劑與混合型飼料添加劑受蠟樣芽孢桿菌污染率較高,尤其以酶制劑中蠟樣芽孢桿菌污染情況較為嚴重。
3 討論
3.1 生物飼料添加劑中存在多種致病菌
飼料添加劑中攜帶致病菌,動物攝入后可直接影響畜禽健康。一方面使動物患病或導致動物食欲下降、生產性能降低等癥狀,給養殖業帶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在患病動物治療過程可能存在抗生素濫用或過量使用的現象,從而引起細菌耐藥,存在潛在的耐藥菌傳播風險。
本次調查檢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高延玲等從酶制劑中檢出了致瀉性大腸桿菌。從致病菌的檢出情況來看,生物飼料添加劑中存在多種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分析原因可能為:一是發酵菌種不純或發酵過程被雜菌污染所致,比如種子染菌、設備滲漏、發酵設備滅菌不徹底等;二是產品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載體帶菌或技術管理不善;三是產品儲存條件不當,被環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所致。
3.2 大腸菌群及霉菌污染情況有所改善但依然嚴峻
大腸菌群和霉菌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常以這兩類菌群的檢出情況來表示被檢樣品是否受到污染。大腸菌群數值越高反映該產品被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動物攝食之后有可能發生中毒和引發流行性疾病的傳播;飼料添加劑中霉菌的存在會直接導致飼料污染,一旦遇到適宜的條件(比如受潮、殘留等)霉菌就會大量繁殖,造成飼料營養價值的降低和適口性的下降,同時產生毒素的幾率增大,動物攝食之后可能會引起生產性能下降、胃腸道損傷、甚至死亡。霉菌總數雖然不代表樣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但是它客觀地反映了產品的衛生狀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微生態制劑中大腸菌群檢出率為15.56%,酶制劑中大腸菌群檢出率為23.81%,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大腸菌群檢出率為25.31%,顯著低于高延玲等報道的大腸桿菌的檢出率(微生態制劑40%、酶制劑66.7%);霉菌總數調查結果表明,微生態制劑中霉菌檢出率為42.22%,顯著低于高延玲等報道的80%的霉菌檢出率。產品合格率明顯提高,意味著近幾年生產企業的技術水平及安全防控意識逐步加強,同時也表明政府部門對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和監督取得顯著成效。
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型飼料添加劑中霉菌檢出率為57.41%,相對較高。混合型飼料添加劑是近幾年新興的產品概念,包含的產品種類較多,各生產企業水平不一,目前暫無相應產品的衛生標準,導致對其評價和監管缺乏有效的依據,因此急需出臺相關評價標準。
3.3 生物飼料添加劑中蠟樣芽孢桿菌污染情況不容忽視
蠟樣芽孢桿菌廣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氣及植物源、動物源加工的產品中,食入后可引起人畜腸道疾病,出現腹瀉或嘔吐等食物中毒癥狀。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或有消耗性疾病時,可作為條件致病菌導致菌血癥、敗血癥、腦膜炎、肺炎等。陳玎玎等報道,杭州某動物園飼養的兩只浣熊因感染蠟樣芽孢桿菌導致死亡。此外,飼料中含有蠟樣芽孢桿菌,將直接影響我國飼料產品的出口,如2015年6月25日,我國出口至意大利的1批發酵菌體蛋白飼料(豬用)中檢出含蠟樣芽孢桿菌以及大量細菌,被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酶制劑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出率為50.79% ,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的檢出率為35.19%。高于楊媛等對原料乳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測結果,檢出率為33%(33/100)。低于劉琪等對發酵豆制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調查結果,檢出率為84.6%(11/13)。生物飼料添加劑中蠟樣芽孢桿菌總的檢出率為39.56%,大部分飼料添加劑中未檢出蠟樣芽孢桿菌或數量較少,說明蠟樣芽孢桿菌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目前,我國飼料相關標準及食品標準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暫無對蠟樣芽孢桿菌的限量規定。國外的相關規定也不盡相同,食品方面大多數有相關規定的國家都將臨界值設置為103CFU/g,最大檢出限設定為104CFU/g。本次調查對該項指標的判定按照《蠟樣芽孢桿菌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WS/T 82—1996中規定的閾值105CFU/g進行判定,生物飼料添加劑中蠟樣芽孢桿菌總的超標率為4.44%,其中酶制劑產品與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產品超標率接近,分別為4.76%和4.32%。普遍認為,蠟樣芽孢桿菌含量越高,產毒素的可能性越大。楊媛等對從原料乳中分離的蠟樣芽孢桿菌做了進一步檢測,發現93.9%的菌株產生毒素或含有毒素基因。生物飼料添加劑中分離的蠟樣芽孢桿菌是否產毒素或含毒素基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4 結 論
生物飼料作為當前行業研究熱點及今后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助力,其質量安全至關重要。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生物飼料添加劑產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風險及安全隱患,尤其以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綜合污染情況相對較為嚴重。但目前缺乏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的衛生指標評價標準,經過此次研究,初步了解了該類產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以期為下一步制修訂相關評價標準奠定初步基礎。
對生物飼料添加劑中微生物污染情況的調查只是該類產品質量安全評價的其中一個方面,其他影響因素還包括發酵菌種是否存在可轉移的抗生素耐藥基因或其他潛在毒素(性)、產品中是否添加抗生素、激素等違禁藥物、有效活菌數是否達標等。相信隨著試驗數據的不斷積累和對生物飼料質量安全評價標準及風險評估機制的研究,對該類產品的評價體系必將不斷完善,生物飼料添加劑產業發展前景也將更為廣闊。
相關鏈接:多功能生物發酵活菌肽——動物腸道保健的佼佼者,提高動物健康水平減少死亡淘汰率,降低料耗增重加快提前出欄,快速降低養殖欄舍臭味
- 上一篇:玉米皮發酵飼料對豬生長性能、 肉品質的影響及經濟效益分析 [2019-10-29]
- 下一篇:發酵飼料對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抗氧化、免疫和蛋白代謝的影響 [201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