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麩的主要營養特性及其在畜禽飼料中的應用
麥麩,即小麥麩,是在面粉廠生產粗面粉時產生的副產品,營養價值豐富,并含有大量可調節腸道健康的膳食纖維和非淀粉多糖,被廣泛應用于畜禽生產。小麥麩一般由種皮、糊粉層、部分胚芽及少量胚乳組成,其營養價值隨胚乳含量升高而提高。我國對于小麥麩的分類方法較多:按小麥品種,可分為紅粉麩和白粉麩;按面粉加工精度可分為精粉麩、特粉麩和標粉麩;按產出麥麩的形態、形狀,可將其分為片麩和面麩;按不同制粉工藝中產出物的形態、成分,又可分為大麩皮、小麩皮。我國麥麩年產量在0.26億噸以上,主要用途有食用、入藥、飼料原料、釀酒等。
1麥麩的營養特性
1.1 能量
與麥科飼料原料小麥、大麥相比,麥麩的無氮浸出物含量較低而粗纖維含量較高,故其能值較低(見表1)。據中國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2014),麥麩在豬上的消化能為9.33 MJ/kg,代謝能為8.66 MJ/kg,凈能為6.36 MJ/kg;在雞上的代謝能為5.65 MJ/kg;反芻動物方面,在肉牛上的增重凈能為4.5 MJ/kg, 奶牛產奶凈能為6.08 MJ/kg,羊上的消化能為12.1 MJ/kg。此外,陳朝江等(2005)研究測定,麥麩在鴨上的表觀代謝能為(12.46±0.14)MJ/kg,真代謝能為(12.83±0.14)MJ/kg, 在鵝上的表觀代謝能為(10.95±0.32)MJ/kg,真代謝能為(11.41±0.32)MJ/kg。而張瓊蓮等(2011)研究測定,麥麩在黃羽肉雞中凈能為5.20 MJ/kg。黃強(2015)研究測定,在生長肥育豬中小麥麩的消化能為12.04 MJ/kg, 細小麥麩的消化能為12.45 MJ/kg。
1.2 粗蛋白質麥
麩的粗蛋白質含量較高,與同類飼料米糠粕接近, 含量一般為10% ~ 17%,但其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偏少(見表2),蛋白質品質較差, 尤其蛋氨酸僅為0.22%, 賴氨酸含量0.56%, 含量最高的為精氨酸和亮氨酸, 均為0.88%,必需氨基酸總量僅占到總蛋白的5.87%。
1.3 維生素、礦物質
與一般谷物類飼料相似,小麥麩維生素A、D 偏少,而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 含量較高(見表3), 但煙酸的利用率僅達到35%;礦物質元素豐富(見表4),含鈣較少而磷偏多,但主要為植酸磷,約占2/3 ~ 3/4,麥麩中植酸酶的活性很強,故磷利用率較高;微量元素鐵、錳、鋅含量豐富,但受產地影響,含鐵量差異很大。
1.4 功能養分
麥麩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非淀粉多糖, 對畜禽腸道健康的調節有著重要意義。麥麩中粗纖維含量一般為10%左右, 其中40%可在腸道內轉化為短鏈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即人們平時所說的膳食纖維。曾霞娟等(2011)報道,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防治便秘,減少有害物質與腸道接觸的時間,降低患病風險,并減少腸道對于脂肪的吸收,對于調節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有著重要意義。此外,歐仕益等(1999)研究表明,從麥麩中提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和不溶性膳食纖維,經氫氧化鈉處理后,堿提取液表現出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和羥自由基清除活性;歐仕益等(2005)在麥麩酶解產品清除自由基的體外試驗研究中報道, 麥麩酶解產品(EHWB)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麥麩中非淀粉多糖主要為阿拉伯木聚糖,其對腸道的作用主要包括抗營養性和保健功能兩方面。一方面,阿拉伯木聚糖不能被畜禽自身的消化酶分解,并具有很高的黏性,畜禽在采食木聚糖含量高的飼料后,在腸道內形成黏性食糜,會使飼料的養分利用率降低(Choct 等,1996);另一方面,阿拉伯木聚糖在調節腸道健康中起到重要作用。Molist 等(2012)、Hermes 等(2009)在仔豬上的研究發現, 麥麩中非淀粉多糖能促進畜禽腸道益生菌的增殖, 并使病原菌的生長受到抑制。同時,Molist 等(2011、2010)研究報道,麥麩中非淀粉多糖具有直接與病原菌結合的能力, 可抑制病原菌在腸道的定植。
2麥麩在畜禽飼料中的應用
2.1 反芻動物
小麥麩可以在反芻動物中大量飼喂,在奶牛中使用量為25% ~ 30%,有助于泌乳量的提高,但用量太大時會失去應有的效果。對于種牛、肉牛、牛犢等,其效果均佳,育肥期宜與谷物類飼料配合使用。李增森(1991)研究報道,將種公牛精料中的麥麩含量從29.9%提高到40%,可以大大降低飼料成本, 同時顯著提高種公牛采精量。此外,在青貯前將麥麩混入青貯物料之中,可提升青貯品質。程志斌等(2012)研究發現,20%麥麩與水葫蘆渣混合青貯18 d, 并添加青貯發酵菌,可使青貯物料感官品質優異;而黃偉等(2013)研究報道, 用麥麩與水葫蘆渣混合青貯料替代30%比例的鴨茅草使山羊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顯著提高, 并提高了山羊背最長肌和股二頭肌的磷、鐵和錳元素的含量,未對山羊生長性能和肉品安全產生負面影響。何玉鵬等(2014)研究表明,在以15%米糠為吸收劑的馬鈴薯莖葉中添加4%小麥麩,對比單獨青貯和添加米糠做吸附劑青貯時達到了更良好的青貯品質。
2.2 豬
小麥麩有輕瀉作用, 常用于飼喂妊娠期母豬以防治便秘,但從以往的生產經驗來看,由于其吸水性也很強, 大量飼喂可能會導致或加重便秘,故必須適量使用。對于育肥豬,用量太大會降低育肥效果。麥麩主要用于出欄前調節日糧能量濃度,起限飼作用,有助于豬肉品質的提高,可使脂肪變白。彭華(2012)研究報道,育肥豬日糧中使用麥麩使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顯著降低,并降低了屠宰率和熱胴體重、背膘厚,增加了無脂廋肉數。而對于能值要求高的生長豬飼料,使用量不宜超過10%。馬永喜等(2001)研究表明,仔豬(15 kg)日糧中使用5%麥麩時,仔豬對于飼料干物質、有機物、總能、蛋白質和ADF 的回腸表觀消化率相比未使用麥麩的對照組顯著提高。而尹佳(2012)研究發現,日糧中小麥麩纖維占到纖維的10%時,仔豬總能、干物質、有機物、NDF 和ADF 表觀消化率極顯著降低,而粗蛋白質和磷表觀消化率極顯著提高;而在生長階段,與對照組相比,日糧中麥麩纖維達到總纖維20%時,豬的能量、干物質、有機物、粗纖維和ADF 表觀消化率極顯著降低。
2.3 家禽
麥麩的熱能不高,故不適用于育肥飼料。陳明華(1997)研究表示,用麥麩替代部分小麥飼喂3 ~ 5 周齡肉鴨,在生長后期增重顯著降低,且每周和全期的料重比均高于小麥組。對于種雞和產蛋雞,在不影響熱能需求的前提下,可盡量使用,但用量也不宜超過10%。在對雞進行限飼時使用,可以起調節能量濃度的作用,在育成雞的飼料中,用量最高可達30%。白建等(2016)研究報道,在24 周齡的海蘭褐蛋雞飼料中使用麥麩替代部分玉米提高了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產蛋率、料蛋比、蛋比重和哈夫單位,試驗結果表明,麥麩替代玉米可以提高蛋雞生產性能, 改善蛋品質,且替代10%的玉米效果最佳。
此外,由于麥麩的物理結構疏松,常作為添加劑預混料、吸附劑與發酵飼料的載體。由于其植酸酶活性高, 也可直接將其用作添加劑以提高對植酸磷的利用率。楊武等(2009)研究表明,以內源性植酸酶來降解麥麩中的植酸比蒸煮法降解效果大為提高。周慶安等(2009)研究表明,在3 ~6 周齡肉雞日糧中使用9%含量的麥麩, 可顯著提高日糧總干物質、總磷的利用率。
3麥麩在飼料中使用的局限
3.1 穩定性差
成分的變異系數過大,受小麥產地、氣候、儲存條件、制粉工藝(見表5)的影響較大。王四新(2010)等研究報道,不同產地小麥麩的鈣和總磷含量變化較大,為16.95% ~ 26.09%,水分和粗蛋白質含量受產地影響較小, 在10%以內。馬玉杰等(2016)在對黑龍江省飼料原料進行抽樣分析的研究中指出, 不同產地小麥麩的粗蛋白質含量差異不大,粗纖維含量差異較大。
3.2 麥麩的使用必須適量
單一使用麥麩進行飼喂或在飼料中添加過量的麥麩會對其飼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限制了麥麩的使用規模。孟麗輝等(2015)研究報道,在生長豬日糧中使用20%麥麩相比未使用麥麩的基礎日糧, 總能和養分的表觀全腸道消化率顯著降低,這與尹佳(2012)得到的試驗結果相近。
3.3 蛋白質品質差
盡管小麥麩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但其質量較差,其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都不能滿足豬、雞的營養需要。
3.4 不宜長時間儲存
麥麩的吸水性較強,在潮濕、不通風情況下易發生結塊、霉變。侯智銳等(2016)研究發現,同一樣品在不同的條件下,麥麩的霉菌含量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而顯著增加,含水量為13%的麥麩, 在儲藏溫度為30℃, 濕度為76%時霉菌含量超標;水分含量為15%的麥麩,在溫度25℃、濕度76%及溫度30℃、濕度48%等儲藏條件下霉菌超標, 但在40℃條件下霉菌含量有降低的現象。
4小 結
麥麩在飼料中的使用有其獨到的優勢, 但也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陷。對此, 可通過改進處理方式,比如使用酶解、發酵等方法提高其營養價值利用率,并合理地確定麥麩在畜禽生產中的使用量,使其飼喂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同時,加大對于如大麥、木薯、米糠粕、飼料桑等飼料原料的開發,對麥麩進行替代,彌補其缺陷,充分發揮我國飼料資源豐富的優勢。
- 上一篇:廣西助農公司完成對玉林陸川縣第一批整縣推進解決養殖環保與廢棄物資源化各鄉鎮專題培訓工作 [2018-07-22]
- 下一篇:利源集團將南寧市西鄉塘區百余個“公司+農戶”規模豬場解決環保與達標現代生態養殖工作交給廣西助農公司服務 [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