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發酵濕喂技術在繁育母豬的應用
繁育母豬飼料發酵濕喂技術,是指利用有益菌(主要指乳酸菌),在一定條件下將各種青、粗飼料等飼料發酵成微生態發酵飼料,適口性好,酸、甜、軟、熟、香,豬愛吃又容易消化的飼料。微生態發酵飼料正在成為養殖場(特別是養豬業)最愛歡迎的一種新型飼料。
微生態發酵飼料的特點是含有益生菌、消化酶、乳酸菌等生物活性物質,飼料中的淀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被微生物充分降解,因此,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1 擴大飼料來源 我國廣大農村有大量的農副產品,如玉米秸、麥秸、麥糠、稻草、稻殼、花生殼、地瓜秧等。這些產品過去很少用來喂豬.或者認為不能喂豬。但是,若將其經過粉碎發酵,就會變成豬愛吃的飼料。這樣就大大地擴大了豬的飼料來源。特別適用于和有利于農村農戶及專業戶養豬。 1.2 節約精料成本 粗飼料及青綠飼料在發酵過程中,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飼料的適口性較強,豬能夠大量采食和利用粗、青飼料,相對的就節省了精料的消耗,經測算,每頭繁育母豬平均節省飼料成本30%,降低母豬用藥成本約15元,增加了養豬經濟效益。 1.3 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 發酵飼料可改善粗飼料適口性,增加有益微生物和消化酶,改善母豬健康狀況,提高飼料養分利用率和營養水平,具有顯著地預防動物消化道疾病和促進動物增重的效果。此外,微生物發酵飼料不含任何抗生素、激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為發展健康養殖和生產無公害、綠色畜食品提供了一種技術上的保障。 1.4 實現生態養殖 減少糞尿有害物質排放,降低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推動生豬生產向著自然、生態、環保的養殖方式轉變。 2.1 正確選用菌種 優良的菌種是做好發酵飼料的關鍵。菌種為微生物復合發酵劑,主要含植物乳酸菌和戊糖片球菌等。發酵劑主要作用是將秸稈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轉化為畜禽極易分解消化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從而提高畜禽對秸稈飼料的利用率。該技術利用廣泛的秸稈資源,可降低飼料用糧1/2~2/3,提高飼養效益2倍左右,能改善畜禽消化功能,增強群體免疫力和抗病力。 2.2 科學發酵 該技術發酵設施主要是發酵池(水泥池)和水缸,發酵流程為:秸稈粉一堿化→加入營養料→發酵劑和水→進行發酵→成品→生飼喂。秸稈粉碎1mm左右,后用堿水0.5%~0.8%浸泡堿化(pH值10以上)48h以上,到pH值7以下時再按配方加入各種營養料(玉米面、食鹽等)和發酵劑及水(料水比為1:5~6),充分攪拌均勻后蓋好封嚴,進行無氧發酵96h以上成品,成品即可生飼喂母豬。剩余成品要濕態封嚴儲存,發酵料要按配方下料,稱量要準確不可隨意變動。要厭氧發酵,發酵料應置于缸、水泥池等容器內蓋好封嚴,簡化和發酵所用時間長短有容器內溫度所決定:缸內溫度不得超過39℃,低溫結凍后溫度回升后仍可發酵,冬季應在暖棚里進行堿化和發酵。堿化料用水的DH值開始應在11以上,如不足應用堿調上去,pH值在6.8以下可開始發酵,應半日檢查1次充分攪拌1次(10min)。發酵料成份因地而定,變化應慢慢進行嚴防驟變,引起口味變動大豬不愛吃,影響生產。配制發酵料時從第三次起在加入1%微生物發酵劑的同時,再加入前次發酵的成品料5%~10%到待發酵的配料中去,加強發酵力度,其發酵效果很好,秸稈飼料原料以農作物秸稈為佳。 2.3 合理飼喂 開始試喂時要逐漸向舊料(以糧食為主的料)里摻喂新料(秸稈料食),每次增加一點,慢慢的豬口味適應了,胃腸也適應了,最后加到摻喂新料量足量為止,大致需10~15d左右才能達到摻足新料量。每日每次飼喂質量要好,數量要足夠,以保證增重速度很重要。還要密切觀察糞便的顏色,分辨糞便顏色變化情況,可反映其消化吸收情況.糞色由白變灰、深灰、黑糞質粘稠表面光滑,食鹽增加、皮色紅毛漸亮,都說明豬消化吸收良好。 推廣普及母豬秸稈發酵飼料濕喂技術模式,是在養殖業飼料口糧模式及飼喂方法方面進行的一項大改革,能有效降低畜產品的公共安全風險,促進畜牧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方向健康發展。1酵飼料濕喂的優點
2料發酵濕喂的關鍵環節
3小 結
- 上一篇:【視頻】牧草機械收割粉碎發酵青貯一條龍操作現場視頻 [2018-12-15]
- 下一篇:【視頻】廣西助農公司成為后裔集團的戰略合作伙伴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