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西林縣一合作社將雞舍改為薄墊料生物發酵床模式養黑豬,輕松解決環保等問題
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就業離不開種養,大多數偏遠山村成立了合作社。養豬是最重要的養殖業之一,同時養殖場環保方面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
廣西百色市西林縣周邦村綠安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眾多合作社中的一員。養殖業給農民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但是養殖過程中糞污和臭味蒼蠅蚊蟲等問題需要科學有效的合理治理,才能符合現代生態養殖,該合作社的養殖模式是運用生物發酵床墊料圈養模式快速解決了環保問題同時提高了效益。
近年來,環保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農業養殖業的環保問題更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廣西百色市西林縣,這家合作社通過將雞舍改造為薄墊料生物發酵床模式養黑豬的方式,成功解決了養殖業面臨的環保等問題。這一舉措不僅為當地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之前很多人運用過,但過去都是推廣厚墊料發酵床技術太熱等問題而放棄了。這些年我們大力推廣薄墊料在養牛、養雞、養豬上都獲得了成功,對那些養殖密度不大的豬場還是非常實用的。
合作社的許多豬舍都是從養雞場等改造過來的,之前的養雞設施簡單,如果要進行大力改造成標準的豬舍投入太大,而巧妙地運用薄墊料發酵床技術進行養豬,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這家合作社采用了薄墊料生物發酵床模式養黑豬,有效解決了養殖業所面臨的環保問題。傳統的養殖方式往往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和污水,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而薄墊料生物發酵床模式則能夠有效降解糞便中的有機物,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達到了環保的效果。同時,這種養殖方式還能夠有效利用農業廢棄物,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薄墊料墊料發酵床養豬的制作:
先將加強型活力發酵床復合菌包裝中的200克粉劑(高濃度菌種)與300克多糖性復合菌種營養基放入20公斤約35℃的溫水中,在塑料容器中激活24小時以上,我們稱之為激活菌液,密封保存并且推薦是15天內用完,備用;墊料采用無霉變鋸末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使用谷殼或速生桉樹等有一定毒素的鋸末作為墊料需要發酵一周以上再使用(本品1包激活菌種、玉米粉20公斤或多糖性復合菌種營養基750克以上、墊料2立方,調制到含水量55%左右壓實薄膜覆蓋發酵7-15天后使用)。
墊料厚度為20-30厘米(這個墊料厚度夏天不會產生高熱影響豬的生長,但低溫季節還具有一定的保溫功能),每20-30平方米使用本品1包激活菌液撒在墊料上即可(可以不需要翻動混合),接入菌種后可以馬上投入使用。每1-2月補充一次菌種,欄舍中少部分板結區的墊料需要經常翻耙,根據不同墊料與養殖密度等一般1-3年更換。
二、發酵床日常管理和維護
薄墊料是不太容易板結,但部分區域還是有板結情況。為防止墊料板結,保證通透性,需要經常小部分板結區域對發酵床進行翻拋,定期翻拋可以使排泄物均勻分散,與墊料進行充分混合,翻拋的同時可以增加墊料中的含氧量,保證有益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保持理想的菌群數量,有利于糞便快速消化 。
發酵床在消化分解糞尿的同時,會損耗一部分墊料,因此需要清除無法繼續使用的墊料,及時補充和更新墊料以維持發酵床穩定,補充的新料要與舊料充分混合。
做好發酵床的維護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延長發酵床的使用壽命,可使發酵床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始終處于優勢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同時也可以保證有益微生物菌群對糞尿的分解能力維持在較高水平,清除不良物質,為豬的生長發育提供健康舒適的環境。
三、西林縣周邦村綠安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結了發酵床養豬的以下優點
1、糞污被發酵床中的有益菌發酵分解后,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還可以使豬場保持干凈衛生,無臭味、無蒼蠅、蚊蟲等。
2、發酵床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豬吃了后可以增強消化能力及飼料利用率,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發病。
3、糞污在發酵分解過程中會產微熱,在夏天無明顯影響,但到了冬季豬舍不用消耗煤或電進行加溫,仔豬在適宜的溫度下可以加快生長速度。
4、發酵床養豬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豬肉品質,肉色紅潤。
5、總成本費用低,性價比高,后期制作技術簡單。
通過將雞舍改造成薄墊料生物發酵床模式養黑豬,這家合作社不僅解決了環保問題,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傳統的養殖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存在著環境污染的隱患。而采用生物發酵床模式養殖黑豬,則能夠有效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同時,這種養殖方式還能夠提高養殖產品的品質,滿足市場對綠色有機產品的需求。
總的來說,廣西百色市西林縣這家合作社將雞舍改造為薄墊料生物發酵床模式養黑豬的舉措,為散養豬場、特種養殖豬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這種養殖方式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環保等問題,還能夠提高養殖效益,為農業生產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 上一篇:廣西南寧市這個養殖場運用發酵中草藥+益生菌批量養殖土味十足土雞土豬,肉香味濃郁且不膩,供不應求 [2023-12-29]
- 下一篇:冬季養豬場不可忽略的三件事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