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生態防病養殖技術
1 防病生態系統的構建
1.1 池塘條件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電力方便,進排水系統分開。面積0.5~3hm2,水深2~3m。池底平坦,沙壤土或者壤土,不滲漏,淤泥厚度少于0.5m。
1.2 池塘準備
苗種入池前15d徹底清塘消毒。用生石灰200~250mg/L,用水溶解,全池潑灑,或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20mg/L,用水溶解,全池潑灑。2~3d后直接注入新水70cm左右,注水口用6~10孔/cm2網過濾,其后拉網1~2次,檢查有無野雜魚等。
1.3 水面植物的栽種
采用浮力性能較好的安全材料制作成浮床,作為水面植物生長的載體,單個浮臺長 2~3m,寬 1.5m,浮臺平面下方增加一層高度為 20~30cm 的防護網,防止魚類食用植物根系。浮床面積占池塘面積的15%~25%,植物宜選擇適合水生的品種,如:魚腥草、空心菜、臺灣枸杞、水芹、西洋菜等,可根據季節靈活搭配選擇。植物移栽前應進行培養,株高達10~20cm時,將植物移栽至水面浮床。
1.4 魚種放養
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游動活潑的苗種。
1.4.1 放養水溫
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放養苗種,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應避開陰雨天。
1.4.2 魚種放養
放養前檢測塘水的氨氮、亞硝酸鹽、pH、溶氧指標。主養:1hm2放養7~10cm羅非魚魚苗22500~30000尾,搭配放養12~15cm的鳙魚1000~1500 尾,12~15 cm的鰱魚600~800 尾。混養:1hm2放養5~10cm羅非魚魚苗7500~15000尾,搭配放養12~15cm的鳙魚3000~4500尾,12~15cm的鰱魚1000~1500 尾,12~15 cm的草魚3000 ~4500 尾。
2 日常管理
2.1 餌料選擇
飼料粗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5%,飼料安全限量應符合NY 5072的規定。
2.2 投喂方法
日投喂2次,上午08:00和下午17:00各投喂1次,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5%,根據天氣、水溫和魚攝食情況合理調節投飼量及投喂次數,天氣晴朗,溫度在28~32℃時可多投喂,陰雨天少喂或停喂,魚浮頭時停喂。
2.3 養殖管理
每天定時巡塘,認真觀察魚類活動情況和水體變化,適時追肥或加注新水。每0.2~0.3hm2配備1.5kw葉輪式增氧機1臺,每天清晨及午后增氧1次,每次2~3h,養殖中后期和高溫季節可適當延長增氧時間。如發現天氣急劇變化、大霧、氣壓下降等現象,應提前打開增氧機。傍晚巡塘時需密切關注魚類浮頭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
2.4 水面植物管理
定期檢查水面植物的生長情況,及時摘除、更換壞死的植株,保持水面植物生長狀況良好, 保證水面植物具有較高的水質凈化能力。
3 疾病預防
水面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元素,起到很好的凈化水質作用,病害的發生幾率較低。
4 收獲
4.1 魚類的收獲
魚類按魚體出池規格要求及市場需要確定出池時間。在水溫下降至18℃前全部捕完,未捕完者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搭建越冬棚。
4.2 水面植物的收獲
水面植物可根據生物學特性確定采收方法與時間,可多次采收的植物根據上市需求隨時采收,采收時應留取根系以上部分5~10cm;不能多次采收的水面植物可在魚類起捕前1~3d 內收割。
- 上一篇:山地生態畜牧業的牧草種植技術 [2017-03-08]
- 下一篇:柑橘皮渣的營養組成及其運用微生物技術在牛羊飼料中的應用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