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與高桿稻同塘共生養種技術
0 引言
在同一池塘內既養殖小龍蝦又種植高桿水稻,在穩蝦增產的同時,可增收一季優質水稻。小龍蝦既能清除稻田內的雜草、又捕食水稻害蟲,減輕了水稻的草、蟲害;小龍蝦在稻田內的運動可疏松土壤、排泄物是水稻的優良肥料,可促進水稻生長。水稻能起到降低水溫、增加溶氧和凈化水質的作用,還是小龍蝦的棲息、覓食、避敵和蛻殼場所,為小龍蝦營造舒適快樂的生長環境。
1 池塘選擇與改造
1.1 池塘選擇
選擇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優良,排灌方便、環境安靜、無污染源、電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開挖池塘,最好是利用具有淺灘或田板型的池塘進行改造。
1.2 池塘改造
將池塘開挖或改建成東西向、長方形的養種型池塘,面積以(10~20)×667㎡為宜,土質以黏壤土為佳。在池埂四周開挖養蝦圍溝,溝深為80~100㎝、底寬為6~8m、口寬為8~10m。溝內挖出的泥土用于在池塘中央抬土造田(面積較大的池塘在臺田中間還需開挖淺壟溝,以便捕蝦操作)和池塘四周固埂護坡,使中央臺田面積占大塘總面積的40%~50%,塘埂高達1.2~1.5m、寬為達2.5~3.0m。池塘應建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進、排水口分別位于池塘長軸兩端,進水口建在池塘一端的池埂上,排水口建在池塘另一端對角的最低處。用填埋水泥管或架設舊樓板等形式建好農用機械及生產管理人員進出臺田的通道。
1.3 防逃設施
用網目孔徑為2mm的聚乙烯網片包圍塘埂四周,形成防逃墻。網片埋入地下20㎝,高出埂面50~60㎝,外側用竹竿或細木棍作支撐,上端縫制寬為20~30㎝的硬塑料片形成倒掛,進、排水口需用竹箔和網目孔徑為1㎜的聚乙烯網片制作柵欄或用不銹鋼密網封口,以防小龍蝦“潛逃”出塘和青蛙等敵害的“入侵”。
2 養種準備
2.1 清塘
入冬后,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為100kg/667㎡。5~7d后,向圍溝內注水80~100㎝,使用溴氯海因(主要成分:1-溴-3氯-5,5-二甲基乙內酰脲;規格:10%)或聚維酮碘(主要成分:聚維酮碘;規格:10%)消毒,1m水深用量分別為250~300g/667㎡和300~500mL/667㎡,以迅速、徹底殺滅病原菌、寄生蟲及野雜魚等敵害生物。
2.2 施肥
投施用0.3%~0.5%的EM 菌堆漚發酵并用1%~2%的生石灰消毒好的禽畜糞肥(以雞糞為佳),用量為300~500kg/667㎡。必須將肥料埋入圍溝、壟溝和臺田的泥土中,埋入深度為15~20㎝,以防敗壞水質。施肥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培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為日后入池的小龍蝦苗種提供適口的天然生物餌料,以提高放養成活率。二是促進水稻和水草的茁壯生長。
2.3 植草
在深水區移植金魚藻,淺水區移植伊樂藻、輪葉黑藻等,水草移植以3~5株為一簇,每簇水草間距為1m左右,水草覆蓋率春季占蝦溝總面積的40%、夏、秋季占50%。水草不僅是小龍蝦的植物性餌料,還是小龍蝦的棲息、覓食、蛻殼、避敵場所,還能起到凈化水質、增加溶氧、防暑降溫的作用。養殖過程中若發現水草不足,以水花生和水浮萍作補充。若水草過盛,則應人工割除距水面以下20~25㎝的草頭,以控制豎長,促進橫長,確保水草不爛根、不枯萎、不漂浮和色綠葉青有活力。
2.4 投螺
清明前后,向池內投放活螺螄,量為100~200kg/667㎡,讓其自然繁殖,為小龍蝦提供源源不斷的幼螺活餌。螺螄同樣具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3 蝦苗放養
3.1 蝦苗質量
小龍蝦苗種的質量要求是: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附肢齊全、活動力強和無病、無傷、無蟲。
3.2 蝦苗放養
蝦苗分2次放養。第1次于3月底至4月初放養蝦苗,規格為3㎝左右,密度為6000尾/667㎡,此時以圍溝養殖為主。第2次于6月中、下旬(秧苗栽插返青后)補放幼蝦,規格為100~200尾/kg,密度為2000~2500尾/667㎡,此時可將小龍蝦進入中央臺田養殖。一般于晴天早晨、傍晚或陰天放養蝦苗,盡量放養自己培育的蝦苗。若放養的是從外地購進的人繁蝦苗,因離水時間較長,應將蝦苗放入池水內浸泡約1min,再提起擱置2~3min,如此反復2~3次,讓蝦苗體表和鰓腔吸足水分后再沿塘埂水邊有水草處放養,以提高成活率。若放養的是從當場收購的野生蝦苗,則應放入暫養池中馴化后再放養,以免因爭食、爭地盤而相互爭斗殘殺。
3.3 蝦苗消毒
蝦苗放養前需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10min左右,以殺滅體表致病菌及寄生蟲。
4 育秧栽插
4.1 選種
稻種的選擇要求是:株型高大、莖桿粗壯、抗倒伏、抗病蟲、掉粒少和產量高,并且適宜在土壤肥沃和30~80㎝的水位區種植。
4.2 育秧
育秧方法主要有:旱田育秧、水田育秧、盤栽育秧、盆栽育秧和點穴直播等。按栽植面積計算,用種量為0.25~0.35kg/667㎡。育秧時間宜早不宜遲,最好選擇在4月中、下旬進行。
4.3 插秧
保持臺田水深為20㎝左右,目前尚無適宜的機械插秧設備,因此還是采用人工插秧,栽插株間距為60×80㎝,栽插密度為1200~1800叢/667㎡,以確保小龍蝦生活環境通風透氣和出行暢通。秧苗栽插時間在6月上旬。
5 養蝦管理
5.1 投喂管理
采用多種飼料輪喂方式,能提高小龍蝦的消化酶活性,促進生長。投喂的主要餌料有:豆餅、玉米、冰鮮魚和配合飼料。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為主,占日投餌量的70%。圍溝兩岸設多點重點投喂,臺田壟溝酌情適量投喂。一般采用3~4 種餌料5d 一輪回的投喂方式,即:前3d投喂配合飼料,之后投喂1d冰鮮魚,再投喂1d豆餅或玉米(玉米煮熟后投喂)。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5%左右,水溶性達5h以上)的日投喂量為存塘蝦總量的3%~5%、冰鮮魚為8%~10%、豆餅或玉米為4%~6%。具體的投喂量應視天氣、水溫和池蝦的攝食生長情況靈活調控。一般以投喂3h 后基本吃完或略有剩余為宜。小龍蝦的游水能力較差,活動范圍也小,且具有占“地盤”的習性,投喂應堅持“五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定人。
5.2 水質管理
水質調控必須滿足蝦、稻生長的共同需求。4~5月控制水位不高于中央臺田,讓蝦苗在圍溝中養殖。秧苗栽插前在中央臺田四周設置好攔網,秧苗栽插時保持中央臺田水位為10㎝左右,2~3周后可提高至20~30㎝,待分蘗形成后,隨著稻株長高逐漸提高水位,一般以不淹沒稻的心葉為宜。在水稻拔節、孕穗、揚花和灌漿成熟期,保持中央臺田水位為50~80㎝,以滿足蝦、稻兩者的需水量。高溫季節,每7~10d換水1次,換水量為臺田水量的20%~30%。每10~15d潑灑1次EM 菌液(主要成分:放線菌、乳酸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酵母菌等),1m 水深用量為1000mL/667㎡,以改良和穩定水質。當pH值低于7.5時,潑灑生石灰,1m水深用量為10kg/667㎡;當pH值高于8.5時,潑灑降堿靈(主要成分:植物降堿素、生物酸、BNS、降堿酶、緩沖劑),1m水深用量為200g/667㎡。經常開啟增氧機增氧,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讓小龍蝦在享受“氧調”生態環境中快樂生長。在增氧機因故不能正常使用時,可拋灑增氧片(主要成分:過氧碳酸鈉、緩釋包膜、增效劑)增氧,1m水深用量為200g/667㎡。中央臺田水位較淺易生青苔,應適時潑灑護草青苔凈(主要成分:有機陽離子活性劑),1m水深用量為25~30g/667㎡,以殺滅青苔并將其轉化為氨基酸,促進蝦、稻生長。
5.3 防病管理
小龍蝦的適應性和抗病能力較強,蝦稻同塘共生很少發病,但隨著放養密度的提高和養殖規模的擴大,疾病也時有發生,主要有腸炎病、黑鰓病、纖毛蟲病等。
腸炎病防控措施:投喂用腸炎靈(主要成分:黃芩30%、黃柏30%、大黃30%、大青葉10%)制成的藥餌,每公斤飼料用量為10g,1次/d,連喂3~5d。或潑灑高聚碘(主要成分:碘、特種表面活性劑、d 然中草藥萃取物復配而成;規格:有效碘5%),1m水深用量為50~100mL/667㎡。
黑鰓病防控措施:潑灑漂白粉(主要成分:次氯酸鈣、氯化鈣、氧化鈣、氫氧化鈣;有效氯含量為30%)或菌毒凈(主要成分:三氯異氰脲酸、解毒增效劑;有效氯含量≧50%),1m水深用量分別為600~800g/667㎡和150g/667㎡。
纖毛蟲病防控措施:潑灑甲殼凈(主要成分:三氮喹脒;規格:75%)或纖蟲凈(主要成分:一水硫酸鋅),1m水深用量分別為20~25mL /667㎡和250g /667㎡。
5.4 小龍蝦捕撈
第一茬蝦從4月底開始捕撈,在圍溝中投放地籠捕撈成蝦,將籠中放進腥味較濃的魚、動物內臟等物作誘餌,誘蝦入籠。一般是傍晚放籠誘捕,清晨收獲“籠中之蝦”。至6月上旬捕出80%的商品蝦,剩余部分小規格蝦留著蝦稻共作。第二茬蝦從7月下旬開始捕撈,在圍溝中投放地籠、壟溝中投放蝦籠進行捕撈,捕大留小,至9月底結束籠捕。于水稻收割前10~15d排干塘水,將小龍蝦“一網打盡”,為水稻收割“鋪平道路”。
6 長稻管理
6.1 追肥
稻田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每月追施1次生物有機肥(主要成分: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固氮菌等),用量為8~10kg/667㎡。嚴禁施用對小龍蝦有害的氨水和碳酸氫銨等化肥。追肥時先降低中央臺田水位,讓小龍蝦蝦集中到圍溝、壟溝之中,然后開始施肥,使施入的肥料迅速沉積于田泥中,及時被田泥和水稻吸收,施肥結束后,隨即提升臺田水位至正常深度。另外,追肥還可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右促進小龍蝦快速生長。
6.2 防蟲
小龍蝦對許多農藥都較為敏感,水稻生長過程中一般不施農藥,主在采用以下措施防控害蟲:一是采用敵群落重建技術防控水稻害蟲。在蝦塘生態系統非水稻生境中保留適當比例的野生植物可以更好地引誘害蟲取食和產卵;在塘埂上種殖一些黃豆等作物,能促使某些天敵種群的迅速建立,并增加天敵的數量和活力。二是采用光源引誘技術防控水稻害蟲。選擇新型頻振燈和節能寬頻燈作為誘蟲光源,能起到較好的殺滅水稻害蟲的效果。若能與太陽能供電配套,還可實現養種與環保的完美結合。
6.3 割稻
10月底至11月初開始收割水稻,由于沒有適宜收割高桿水稻的機械設備,因此,目前只能采取人工收割。一般是割取水面以上部分莖桿和稻穗。水稻收割后開始清塘,準備下一輪的蝦稻種養。
- 上一篇:桂林市陽朔縣全面啟動“生態養殖”春季行動 [2017-04-11]
- 下一篇:發酵牧草養豬,萬頭豬場每月節約40噸以上的精飼料,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