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養雞場日常管理事項,新手養殖入門者須知
養雞場日常管理,它包括了九項內容:相對穩定的溫度,適宜的濕度,通風換氣,定時定量給料,合理的光照,不間斷飲水,衛生防疫與用藥,觀察雞群,飼養記錄。這些細節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飼養成績。
首先要保持雞欄內適宜的溫度。成年雞的體溫大約是41℃左右,而初生雛雞的體溫則比成雞低3℃,直到十日齡以后才接近成年雞。所謂溫度高或低,都是相對高低,即與當日齡的標準溫度相比較而言。在育雛前十天的溫度最好能保持標準溫度,晝夜溫差不要超過±1℃。如果溫度過低,會影響卵黃的吸收和消化,導致呼吸道疾病和胸腿病的增加;而溫度過高且濕度低時,會使雞飲水過多,引起拉稀,采食量減少,生長緩慢。長期在高溫下養殖會使雞的抗寒能力差,抗病能力弱,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季養殖時,三周以后舍內的溫度最好不要高于標準溫度,也不要低于標準溫度5℃。在飼養中期(18~35日齡),特別是換羽時期,對溫度也非常敏感。在這個階段,需要既保持室內溫度又保證足夠的通風量,因此要根據季節、天氣、地理位置、雞舍性能和輔助設施等情況,合理處理溫度與通風之間的矛盾。
其次是通風換氣。在升溫的情況下進行通風時,要注意保暖,控制溫差不超過3℃。在育雛飼養后期,尤其是轉群前的兩天,要根據季節情況,盡量保持室內溫度和外界溫度相對一致,即外界環境溫度高時,室內溫度略高,外界環境溫度低時,室內溫度略低。這樣可以減少交雞途中應激造成的死亡損失。總之,環境溫度、通風量以及濕度等因素控制著室內的溫度,溫度對雞的健康和快速生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另外,雞的飲水、飼養記錄和觀察雞群也是養雞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雞需要不間斷地飲水,飲水量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雞的健康和生長。而飼養記錄和觀察雞群則可以幫助養雞人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雞群的健康和飼養成績的提高。
此外,衛生防疫與用藥也是養雞過程中必須要做的工作。合理的用藥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原的潛在感染和發病。然而,藥物不是萬能的,但不使用藥物也是不可取的。在獸醫的指導下,應以加強飼養管理為主,從減少疾病發病根源上下功夫;以預防用藥為主,將潛在病源消滅在萌芽狀態下;以發病前期用藥為主,控制在能治療的范圍內。盲目使用藥物只會增加開支并帶來副作用。因此,當遇到疾病時,必須分析原因,找出真正的病因,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才能解決問題。用藥只是輔助手段,飼養管理才是關鍵。
綜上所述,養雞日常管理的細節工作對于飼養成績來說至關重要。適宜的溫度、通風換氣、定時定量給料、合理的光照、不間斷飲水、衛生防疫與用藥、觀察雞群和飼養記錄等內容都需要養雞人認真對待和把握。只有在良好的日常管理下,雞群才能健康快速地生長發育,飼養成績才能得到提高。
- 上一篇:【視頻】多功能養豬增利寶,豬農的致富新伙伴 [2024-03-15]
- 下一篇:加強型秸稈專用發酵劑再次升級,將各種秸稈變成動物瘋狂搶吃的飼料,降低飼料成本效果直觀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