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大化縣以生態養殖為主調圍繞生態長壽品牌推進扶貧產業紀實
在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龍口村的大化紅水河現代農業示范區九娘河富硒沃柑種植基地,村民喜笑顏開地將一筐筐金燦燦的沃柑裝車運往市場。“目前,已摘賣富硒沃柑20多萬公斤,還有10萬公斤未上市,一公斤能賣到12-16元。”基地負責人唐偉說。
隨著人們健康消費意識的提高,對富硒農產品的需求大大提升。大化部分地區土壤含硒量高,適合發展富硒產業。該縣因勢利導將發展富硒產業作為促進農業轉型提質和助農增效的重要抓手。
龍口村還創建了生態富硒水稻種植示范基地,由大化綠龍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營。基地采取流轉土地及入股分紅的方式生產經營,并吸收貧困群眾務工,帶動群眾增收。合作社負責人覃東球告訴記者,基地2017年示范種植富硒水稻兩茬共1200畝,收獲稻谷90多噸,純收入80萬元。基地吸收8個貧困村民務工,平均月薪1500元。
目前,該縣共建設富硒農產品縣級示范基地2個、鄉級示范基地14個,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生態長壽經濟。
3月17日12時,大化七百弄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布努人家”餐館坐滿了觀光客。“這里雞肉、羊肉特別好吃,皮脆肉嫩、味道鮮美,名不虛傳。”就餐游客贊不絕口。
“游客預定菜單或前來就餐,一般都少不了這兩道菜。”餐館女主人藍芳靈說,還有七百弄土豬肉、火麻湯、旱藕粉絲等都很受歡迎。游客除了在店里開展“光盤行動”,不少人還要求快遞發送這里的各種特色物產,“旺季一個月能賣出3萬多元,價格不錯。”
這些特色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的確不一般。七百弄雞都是自小生態放養,啄食洼地石縫、山間草叢里的蟲子,喂以玉米、稻糠與青菜。廣西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的品質檢測報告也顯示,“七百弄雞”蛋白質高、脂肪低,油酸、亞麻酸、肌苷酸等風味物質以及鐵、鋅等益于人體的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符合國家無公害食品生產要求。
大化瑤族自治縣委書記楊龍文認為,七百弄雞生態養殖業是促進農業增效、加快山區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好產業,要在樹品牌、擴規模上下工夫。
目前,大化立足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資源優勢以及“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長壽特色美食之鄉”品牌,整合產業發展資金1.5億元,實施生態扶貧產業工程,推動中國生態食材基地建設,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和全面小康社會進程。
著力發展七百弄山羊產業。全縣山羊飼養量30多萬只,其中,七百弄山羊存欄16萬余只,年出欄量20萬只,銷售額2億余元。目前七百弄山羊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已通過專家認證。七百弄鄉弄騰村弄懷屯村民蒙永秋,去年順利脫下貧困帽,得益于他養殖的50多只山羊。
發展肉牛產業。雅龍鄉攜手廣西大化富雅牧業有限公司,實施肉牛養殖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在溫和村若力屯建設富雅肉牛養殖產業園,打造以肉牛產業為核心的生態農業系統,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已引進種牛400多頭。并吸收附近貧困群眾入園養殖,讓他們實現就業增收。北景鎮在大化水庫移民局、縣科技局、縣水產畜牧局等部門的幫助下,在京屯村建設生態養牛場,并購進優質架子牛120頭。計劃每年購進架子牛140頭以上,不斷壯大肉牛產業,帶動群眾致富。
發展香豬產業。通過發動農戶自養與企業、合作社帶動形式發展香豬養殖。巖灘鎮六說村黃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黑豬養殖300多頭,與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2人簽訂協議,為貧困戶先行提供種豬苗、養豬技術,待豬苗出欄后保價回收,讓貧困戶低成本、零風險解決增收問題。2017年以來,該縣新增香豬、黑土豬出欄4150頭,帶動貧困戶470戶2110人。
- 上一篇:廣西桂林荔浦縣建成集裝箱生態養魚基地 [2018-03-22]
- 下一篇:提供種養業、環保業、有機肥等各種專業菌種,品種國內更全,效果肯定,價格低廉,廣西助農公司產品價目表 [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