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蘭:山區植被恢復好 生態養殖效益高
2015-02-26 11:38:19 點擊:
劉廷智
在東蘭縣蘭木鄉弄臺村一處長滿松樹的山坡上,數百頭黑山豬正在林間覓食。飼養員一聲哨響,數百頭黑山豬直沖下山,奔向豬舍。這是筆者在黑山豬養殖場見到的喜人一幕。該養殖場是合作社理事長何元勝和附近310戶村民合辦的。
何元勝說,2011年,他在廣東務工。發現在城市里越是生態的食品越受歡迎,他就忖思著回到老家山區發展生態養殖。這一想法和另外5名老鄉一拍即合。于是他們籌集了120多萬元,建好豬舍、圍欄,開始養殖黑山豬。
“以前大石山區生態破壞嚴重,光禿禿的石山連草都不長!這些年來政府引導農民積極保護生態,石山上草木開始恢復,山上已經長出了碗口粗的大樹。這里的環境很適合飼養上豬。”何元勝說。
收獲很快到來。由于長期放養,這些豬肉質非常好,普通豬肉收購價每公斤20元,山上放養的黑山豬收購價達每公斤40元,最高甚至達60元。來自上海、浙江和廣東等多地的收購商爭先恐后前來簽訂合同,山豬供不應求。
附近群眾紛紛申請入股,于是他們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幫代養母豬,合作社再購回豬仔。“我們向附近村民統一供種、統一防疫、統一放養、統一銷售,村民從中分成。”何元勝說,現在養殖場每年出欄1100多頭,年收入140多萬元。
如今,在東蘭縣,共有20多個類似的黑山豬養殖合作社,全縣林下經濟實現總產值達2億多元,惠及林農11萬多人。據了解,下一步東蘭將大打“生態牌”,利用全縣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特色養殖和水產健康養殖,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做大做強東蘭特色水產畜牧品牌,積極做好特色品種品牌注冊工作,讓好生態釋放出更大“紅利”。
- 上一篇:活菌微生態制劑之提高豬群抵抗力預防豬腹瀉 [2015-03-01]
- 下一篇:廣西推廣生態養殖九成畜禽糞便回歸種植業 [201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