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渣固態發酵菌體蛋白飼料的工藝優化
菌渣廢棄物一般富含水分、易腐爛、不易保存,直接排放污染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畜牧產品需求增大,致使飼料缺口逐年增加,出現了供求關系難以平衡的局面。因而,尋求新蛋白源成為飼料科學中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運用微生物發酵生產蛋白飼料越來越受重視。本研究探討不同基質配比、不同溫度、不同料水比以及不同培養時間對酵母菌發酵蛋白質含量的影響,并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試驗法對菌渣固態發酵菌體蛋白飼料的工藝進行優化。
1.1 材料 酵母菌、提取金頂側耳菌菇多糖后殘留菌渣、麩皮、馬鈴薯浸取液、葡萄糖、瓊脂粉、玉米粉、濃硫酸、硫酸鉀、硫酸銅、40% NaOH 溶液、HCI 溶液、混合滴指示劑(0.1% 甲烯藍∶0.1% 甲基紅=1:4)。 1.2 方法 1.2.1 基礎培養基的制備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自制馬鈴薯浸取液1.0 L,加入瓊脂粉15.0 g,葡萄糖20.0 g,121 ℃滅菌25 min 后,取出斜面放置,冷卻備用。 固態發酵培養基:分別以菌渣、菌渣+麩皮、菌渣+玉米粉為培養基基質,添加一定量的水分、配制成用于考察水料質量比(簡稱水料比)、發酵溫度、發酵時間對發酵產物蛋白含量影響的不同培養基,于121 ℃滅菌25min 。 1.2.2 菌種的活化 在無菌條件下,將酵母菌種接種到PDA 斜面培養基上,放置恒溫箱內,在30 ℃下恒溫培養,活化72h,得到優質菌種。 1.2.3 液體種子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用10mL 無菌水沖洗斜面培養基上已活化的菌種,接種至盛有80mL 液體種子培養基的三角燒瓶中,置于搖床中,在30℃、160r/min的條件下振蕩培養72h。 1.2.4 固體發酵培養 在無菌條件下,將酵母菌以13% 的接種量接種到已滅菌的固體發酵培養基中,置于25 ~40 ℃恒溫箱中培養72h。待培養結束后,將培養物置于50 ℃烘箱中風干,測粗蛋白質含量。基礎對照為未發酵樣品,將試驗所用的金頂側耳菌菇多糖提取后的殘渣在50 ℃條件下烘干,隨機稱取0.2g 未經酵母菌發酵樣品,測定其蛋白質含量。 1.2.5 粗蛋白質含量的測定 采用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蛋白質含量。將發酵好的培養基烘干至恒質量,稱取0.2g烘干后的培養基,放入干燥的消化管中,再加入0.4g 的混合催化劑后,加入20mL的濃硫酸。待消化管中液體冷卻后,加入蒸餾水20mL進行蒸餾,在接收瓶中加入2% H3 BO3 50 mL和2 ~3 滴指示劑,用0.05 mol/L HCI 滴定接收瓶內的溶液,滴定溶液由綠色變成淡紫色或灰色時為滴定終點,記下消耗HCI 的體積(mL),計算粗蛋白質含量。 1.2.6 正交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法對基質配比、溫度、水料比以及培養時間這4 個影響因素進行優化,每組試驗重復3 次。 本研究探討了不同基質配比、不同溫度、不同水料比以及不同培養時間對酵母菌發酵蛋白質含量的影響,并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法對基質配比、溫度、水料比以及培養時間4 個因素進行優化。 2.1 不同基質配比對粗蛋白含量的影響 優化后的蛋白含量顯著高于未發酵樣品的蛋白含量(7.8%)。在1mL∶2.5g的水料比、13% 接種量、30 ℃培養96h條件下,不同基質配比所獲蛋白質含量呈現顯著差異。當菌渣與麩皮以質量比9:1 的比例混合時,粗蛋白質含量可達最高值(18.3%),與純菌渣組和質量比9:1 菌渣玉米粉組呈現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在培養基的發酵體系中,麩皮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組分,其所含糖分、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都是菌種發酵所必需的物質。因此,添加麩皮有利于菌體生長。同時,麩皮質地粗糙,能增強物料通透性,促進菌生長。添加玉米粉的培養基,粗蛋白質含量增加不明顯,僅為12.1%,這可能是由于玉米粉顆粒較細,易使培養基黏性大、結塊、通透性差,從而不利于菌體生長。 2.2 不同溫度對粗蛋白含量的影響 在1mL:2.5g的水料比、13%接種量、菌渣和麩皮質量比9:1、培養96h 的條件下,不同溫度下所獲蛋白質含量呈顯著差異。蛋白質含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當溫度為30℃ 時,蛋白質含量達最高值,30℃也是酵母菌體較為適宜的生長溫度。當溫度升至35℃時,蛋白質含量開始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這可能是由于溫度過高,加快了發酵物的水分蒸發,造成了不利于菌體生長的環境,從而降低蛋白質含量。 2.3 不同水料比對粗蛋白含量的影響 菌體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水分,固態發酵物料中的含水量是影響蛋白質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菌渣和麩皮質量比9:1、13%接種量、30℃培養96h 條件下,不同水料比會使蛋白質含量呈顯著現差異。水料比為1mL∶1.0g 時,粗蛋白含量最低,僅有10.8%;當水料比為1mL:2.5g時,粗蛋白質含量高達:17.7%;當水料比為1mL∶3.0g 時,粗蛋白量降低至15.3%。基質水分過多,培養基易黏結,多孔性降低,通透性削弱,基質易變質,雜菌易污染;含水量過低,則會降低培養基的膨脹程度,妨礙菌體利用基質營養,從而影響菌體生長,導致菌體生長不完全,蛋白質含量低。 2.4 不同發酵時間對粗蛋白含量的影響 在1mL ∶2.5g 的水料比、菌渣和麩皮質量比9:1、13%接種量、30℃培養條件下,不同發酵時間下蛋白質含量呈現顯著差異。發酵初始,粗蛋白含量隨時間增加而增長,當發酵96h 時粗蛋白含量高達17.6%;隨著發酵時間延長至120h,蛋白質含量降低至15.7%。由此可見,當發酵24h 時,菌體沒有達到完全生長,隨著時間的延續,菌體逐漸成熟。在發酵96h 時,菌體生長最佳。發酵120h 后,菌體有可能已經完成了生長周期,表現出衰退或死亡的現象,并引起菌體的自溶現象,從而降低粗蛋白含量。 2.5 固態發酵條件的正交優化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L9(34)正交試驗法對基質配比、溫度、水料比以及培養時間這4個影響因素進行優化,結果見表2。極差分析結果顯示,影響粗蛋白含量影響因素主次順序分別為基質配比>發酵時間>溫度>水料比;方差分析結果也顯示,基質配比是影響粗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固體發酵菌渣蛋白飼料工藝中的最優組合為A3 B2 C1 D3 ,即在酵母菌接種量1%條件下,菌渣∶麩皮質量比為8:2、水料比1 mL:2.5g、30℃下培養96h,發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達18.43%。 本研究分析了固態發酵菌體蛋白飼料的生產工藝,研究各因素對蛋白質含量影響的主次順序,并通過正交試驗優化菌渣固態發酵菌體蛋白飼料工藝。試驗結果表明,影響蛋白質含量的主次因素依次為基質配比、發酵時間、溫度、水料比。在酵母菌接種量13%條件下,菌渣∶麩皮質量比為8∶2、水料比1mL∶2.5g、30 ℃下培養96 h,發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達峰值(18.43%)。 本試驗所用菌渣是金頂側耳菌菇多糖提取后的廢料,具有一定水分,易腐爛發臭,不易保存,如果直接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菌渣含有比較豐富的營養物質。試驗前測得未經固體發酵的菌渣粗蛋白質含量約為7.8%,條件優化后蛋白含量升高到18.43%。因而,以菌渣作為發酵的主料,再添加一些輔料,采用酵母菌協同固態發酵技術,可將菌殘渣轉化為蛋白含量較高的飼料,能大幅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從而建立高效的資源循環再利用系統。 相關鏈接: 專業復合微生物+酶制劑的青貯飼料發酵劑——加強型EM青貯飼料發酵劑1材料與方法
2結果與分析
3結論與討論
- 上一篇:維生物制劑市場發展迅速 年增長接近13% [2017-02-24]
- 下一篇:酶+益生菌改善水質和塘底效果事半功倍 [2017-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