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種植牧草養白鵝
寒露時節,筆者剛走到潁上縣王崗鎮金唐村義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門前,就聽到此起彼伏的嘎嘎叫聲;走進一看,上萬只大白鵝正在里邊悠閑地踱步。
“這些鵝是我們從匈牙利引進的霍爾多巴吉鵝,以其肉質鮮嫩、蛋白質含量高、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價值高而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 ”合作社負責人唐心軍介紹說,他之前一直在外面打拼,看到家鄉政府近年來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一直想返鄉創業;可時,由于家鄉處于沿淮地區,旱澇無常,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適合在當地發展的好項目。今年初,一位遠在四川的戰友向他訴苦,自己的生態農場因為當地政府征遷,無法再繼續經營了。
原來,唐心軍的這位朋友自己種牧草養白鵝,白鵝的糞便作為肥料又返回給牧草提供養分,做到了生態循環;而且,他種植牧草、養殖白鵝對土地質量要求不高。唐心軍認為,這是一個適合在沿淮低洼地區發展的項目。
今年初,唐心軍的戰友從四川趕到潁上,看到成片的土地,當即決定在這里大干一場。 7月份,唐心軍通過當地的村干部流轉到4000畝土地,向當地村民收購了近200畝沒長成的玉米,青貯后作為白鵝的飼料。
“7月份,1.6萬只大白鵝全部送到,收割完的玉米地也種上了牧草。 ”唐心軍指著旁邊的一堆秸稈告訴筆者,這是剛收獲的牧草。筆者注意到,不少蒼蠅在牧草邊飛來飛去。唐心軍解釋說,因為牧草的蛋白和糖分含量高,非常適合作食草性動物的飼料。
“其實,養鵝不是最終目的。我想通過這種生態種養模式帶領村民致富;同時,改善當地的居住環境。 ”唐心軍介紹說,旱澇災害使當地農民收入不穩定,但種植牧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牧草給養殖的牛羊等食草性牲畜當飼料,能節省不少飼養成本。據悉,一次投種牧草可以收割十年,一年可收割4至5次,一畝地一年可收割15至20噸牧草。一只白鵝的生長周期為90天,其中60天處于食草期,按每天3斤,一只鵝需要180斤牧草,一畝地可以供養100只白鵝。
“白鵝的體重不同,售價也不同。 ”唐心軍告訴記者,按照每只鵝12斤、一斤14元計算,一只鵝可銷售近170元,而飼養一只鵝的成本大約要30元,一只鵝可獲純利140元。
筆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這種收益,一畝地的牧草養100只白鵝,扣除人工、種子等費用,一畝地供養100只白鵝可獲利近萬元。
“看到了種植牧草養鵝的收益,周邊的農戶會增強發展養殖業的信心。 ”唐心軍自信地說,到時候,他們就建一個白鵝加工廠,收購農戶的白鵝,把產品銷售到各地的市場。
“下一步,我將在這邊種植200畝梨樹,在道路兩邊種植欒樹和女貞等景觀樹,用來美化鄉村環境。 ”唐心軍說,隨著后期發展,他還將發展觀光旅游業,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 上一篇:上思縣創新推進草牧業試驗試點加快肉牛養殖發展 [2016-12-20]
- 下一篇:論快大型白羽肉雞健康生態養殖技術體系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