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 心情好 生活富
養殖業是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面臨著“三高一低”(成本高、風險高、污染高、效益低)的瓶頸問題。為此,廣西逐步將“清潔養殖”升級為“生態養殖”。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透露,力爭到2020年,通過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全面推廣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生態養殖模式,實現養殖“六化”(養殖飼料微生物化、養殖環境生態化、養殖產品有機化、養殖糞污資源化、養殖投入品無害化和養殖設施標準化),做到養殖過程生態、養殖環境生態、養殖產品生態的“三生態”兼得,養殖產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效益”兼顧。
此外,廣西全區39條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94.4%;農村田間生產廢棄物得到基本清除,農業清潔生產技術推廣面達50%以上。到今年底,廣西全區將建成自治區級綠化示范村屯10000個,“綠色村屯”1100多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所有建制實現通村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客運通達率達到85%。
去年,從南寧市途經永安小學通往“美麗南方”忠良村的水泥路剛剛修通。現在,小汽車、大客車都可以沿著平坦的水泥路駛入“美麗南方”。從2006年起就在村里經營餐館的村民梁安芝一家,一到周末就忙得不亦樂乎,小院里擠滿前來吃飯和參觀的游客。梁家兄弟幾個的收入近年也不斷攀升。梁安芝說:“去年路修通后,一年的純收入就有十多萬,比以前五六年的總和還多!”
農村綜合環境改善的同時,大量產業投資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涌向農村,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廣西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有大幅增長,涌現出一批種植型、養殖型、旅游型、綜合型專業村屯和特色村屯。村屯基礎設施的提升,又提高了農民生活的滿意度。
北海市銀海區新安村不僅新修了村公共服務中心綜合樓,還建設了籃球場、戲臺、文化體育中心。村民葉發穎沒事就到村里新建的籃球場打打球,有時還去看看戲。他說:“村莊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村莊環境好了,生活也豐富,心情也比以前好了!”
為防止鄉村建設活動走過場、“一陣風”,廣西還把農村垃圾綜合整治、環境衛生保潔等納入法制軌道。2016年,廣西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清潔條例》,從法律層面規范群眾環境衛生行為,保障“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深入持久開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廣西鄉村辦主任梁志強表示,為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今年5月,廣西啟動了農村垃圾專項治理兩年攻堅行動,加快推進農村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建設。今年下半年,廣西還將啟動鄉村建設的第三階段——“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在未來兩年集中開展“產業富民”“服務惠民”“基礎便民”三個專項活動,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更大提升,為向幸福鄉村邁進奠定堅實基礎。(完)
- 上一篇:牛羊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為什么能夠改善牛羊肉品質? [2016-09-18]
- 下一篇:生態養殖上使用液體與固體微生物制劑(益生菌)的各自優劣勢及區別 [2016-09-18]